-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
- 提供實驗環(huán)境的設備
- 分離樣品并處理設備
- 對樣品前處理的設備
- 處理實驗器材的設備
- 保存實驗樣品用設備
- 計量儀器
- 培養(yǎng)孵育設備
- 基礎通用設備
- 通用分析儀器
- 樣品結果分析
- 1. CO2培養(yǎng)箱
- 2. 動物細胞培養(yǎng)罐
- 3. 封口用
- 4. 發(fā)芽箱
- 5. 孵育器
- 6. 發(fā)酵罐
- 7. 恒溫槽、低溫槽
- 8. 恒溫恒濕
- 9. 培養(yǎng)箱
- 10. 培養(yǎng)架
- 11. 人工氣候箱
- 12. 水浴、油浴、金屬浴
- 13. 搖床
- 14. 厭氧微需氧細胞培養(yǎng)設備
- 1. 比色計
- 2. 測厚儀
- 3. 光度計
- 4. 光譜儀
- 5. 光化學反應儀
- 6. 電參數(shù)分析儀
- 7. 檢驗分析類儀器
- 8. 瀝青檢測
- 9. 酶標儀洗板機
- 10. 凝膠凈化系統(tǒng)
- 11. 氣質聯(lián)用儀
- 12. 氣體發(fā)生裝置
- 13. 水份測定儀
- 14. 色譜類
- 15. 水質分析、電化學儀
- 16. 石油、化工產品分析儀
- 17. 實驗室管理軟件
- 18. 同位素檢測
- 19. 透視設備
- 20. 旋光儀
- 21. 濁度計
- 22. 折光儀
- 顯微鏡
- 電化學分析類
- 其他
按專業(yè)實驗室分-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細胞分析儀
- 2. 細胞培養(yǎng)用品
- 3. 細胞融合、雜交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動物呼吸機
- 2. 動物固定器
- 3. 仿生消化系統(tǒng)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tǒng)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jiān)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計數(shù)儀
- 2. 水產品質安監(jiān)測
- 3. 水產品檢測試紙
- 4. 水產品檢測藥品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jiān)測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yè)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huán)境監(jiān)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美國最高科學獎公布 生物學家占半壁江山
[2015/12/29]
美國國家科學獎(National Medals of Science)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1959年設立,表彰在化學、工程、計算、數(shù)學、生物、行為和社會以及其他自然科學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士。而美國國家技術和創(chuàng)新獎(National Medals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則于1980年立法設立,主要表彰那些為提供美國競爭能力、國民生活品質和勞動力技術素質作出持久貢獻的人士。
2015年的這兩大獎項已于12月22日公布,包括9名國家科學獎獲得者和8名國家技術和創(chuàng)新獎獲得者,其中生物學家占據(jù)近半壁江山。
如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生態(tài)學家Simon Levin榮獲了今年的國家科學獎,“(Levin)通過理論塑造明確生態(tài)問題,改變了生態(tài)學領域,他善于傾聽和總結前人的經(jīng)驗,完善自己的工作,”他的同事Daniel Rubenstein說。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Mary-Claire King也是今年國家科學獎得主,她既是BRCA1基因突變與乳腺癌關聯(lián)的最早發(fā)現(xiàn)者,也是最早通過遺傳技術鑒定失蹤兒童和人體殘骸的研究者。同時她也榮獲了去年的拉斯克獎。
而來自哈佛醫(yī)學院與麻省總醫(yī)院的腫瘤學家Rakesh Jain則是由于其在腫瘤藥物遞送研究方面的杰出貢獻而榮獲今年的國家科學獎。
斯坦福大學的微生物學家Stanley Falkow在傳染性疾病研究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其成果不少都進入了臨床,如百日咳疫苗!斑@是一個莫大的驚喜,”他在得知自己獲獎后表示,同時也認為“還有全世界數(shù)以百計的學生和同事都應與我分享這一獎項!
來自普渡大學的化學工程師Nancy Ho榮獲了今年的國家技術和創(chuàng)新獎,她一直致力于利用酵母工程研究可再生生物能源。
耶魯大學的Jonathan Rothberg也由于其在基因測序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榮獲了國家技術和創(chuàng)新獎。這位被稱為“生物科技領域的喬布斯”在過去七年間,將自己創(chuàng)辦的兩家基因研究公司454 Life Sciences和Ion Torrent Syst以超過5億美元的價格賣了出去。
“我進行個人基因高速測序途徑研究的初衷其實是為了自己——我兒子被送進了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我想要知道為什么”,Rothberg說。
康涅狄格大學的Cato Laurencin研究方向主要為肌肉骨骼組織的生長及再生。康涅狄格大學校長Susan Herbst 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Laurencin)的研究毫無疑問為開拓醫(yī)療、外科和研究創(chuàng)新做出了貢獻,也真正推進了科學發(fā)現(xiàn)與人類健康”。
此外,此次還有一位美籍華人科學家獲得了國家技術和創(chuàng)新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胡正明教授1947年在北京出生,先后在中國臺灣和美國的高校就讀,是微電子微型化和可靠性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獲獎消息中稱,胡正明教授的主要貢獻是由他發(fā)明的鰭式場效晶體管。